如 何 與 他 人 合 作

每一個人都希望能與人和好相處,而爭取別人的合作,始終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大難題。往小處說,這牽涉到個人的品德,譬如是否誠懇、忠實、容忍,往大處說,又牽涉到社會組織是否嚴密、健全、穩定。在一個經過長期動盪的社會,合作關係似乎特別不容易建立起來。

最近讀到一本小書,作者是美國人李察.惠茲里爾,專門討論如何與人合作。

據惠茲里爾自己說,他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,想要得到一套具體可行的公式──「如何與人合作」。為了研究這個問題,讀了無數的書籍,訪問了無數的人;但普遍性的公式,還是求不出來。

可是,他為了研究這個問題,曾經將那些能夠與人合作,信而有效的實例,一個個都收入檔案──一共有十萬條。然後再就這十萬個不同實例中,分析比較,歸納出七條規則來。

惠茲里爾這本小書被美國許多工商企業機構採用,供作高級人員自修的教材,因為他所舉出的七條規則,簡單明確,並無舞文弄墨,故弄玄虛之處。當然,中美兩國的社會大不相同,價值觀念也有許多差別。可是,我覺得他有些話確實觸及人性的根本-人性的好處與壞處,他都顧及到了。美國人不諱言利的作風,我並不欣賞。可是,在我們中國,多少「合作」正因為沒有「親兄弟,明算賬」的習慣而有始無終,卻也不容諱言。所以我把他那七條規則介紹出來,供大家參考,是不是確然有效?是不是實際可行?那要看各位自己的體驗與判斷了。

一、 要友善待人

無論是處於什麼情況,也不管你當時的感覺的是怎樣的,甚至於更不必問為什麼,你都應該以友善的態度,去對待你所接觸的每一個人。這是規則的第一條。

如果你能切實履行這一條,可能有兩個結果:一是由於你自己外在的友善態度,會增強了你內心裡對人的友誼感;一是別人會因為你的態度良好,也報之以友善的態度。於是,一種易於合作的氣氛便培植起來了。

首先你要有一種信心,認為別人會喜歡你,而你也喜歡別人。與人握手要熱烈,而非勾肩搭背,生拉活扯。你要養成一種習慣,能夠記牢別人的姓名。遇到睽違多日的朋友,應該親切致候。總之,無論與什麼人相處,都該從心靈深處發出「人世可親」的感情。

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在友善與熟不拘禮之間,必須有分寸。如果沒有那份感情,便不免要流於職業性的「拍膊頭」的油條了。

激發別人的興趣,往往能夠立即增進他對你的友善。所以在談話之間,你不妨引入一些小小的令人拍案稱奇的話題。對於別人在某方面卓越的成就和過人的能力,你應該加以適當的推崇和鼓勵;對別人的過失,則要有一分寬恕與體諒之心,東漢伏波將軍馬援「誡兄子嚴敦書」有言:「吾願汝曹聞人過失,如聞父母之名,耳可得聞,口不可得言也。」也正是這個意思。

一個人要得人好感,幽默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但是,幽默並不是一天到晚笑口常開。臉上之有笑容,並不是因為你想裝出笑容來給別人看,而是因為你真的很開心。當你胸懷憤怒之時,不可能藉臉上的笑容來掩飾它,你得從內心裡把憤怒的情緒除去。

對於那些你所不喜歡的人,你尤其應當注意,因為他們也很可能正是同樣的不喜歡你。所以你應當省察自己,越要友善而親切。經過長時間冷靜的觀察之後,你往往會發現彼此間那種怨憎之情,並不一定有什麼根深蒂固的緣由。能夠與你所不喜歡的人推誠合作,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成就。

二、 要從好處著想

當你與人交往的時候,無論對方是初識的新交,抑是多年的舊友,都要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:要根據他的好處去判斷他這個人。

養成隨時發現別人優點的習慣,可以自然而然地激發你對人的友善態度;也必會從別人處得到相似的反應。你心中常常想著別人的長處,則天下盡是可用之才,而凡與你結交的人物,你隨時都可以使他們展佈所長,對你自己可以有許多的益處。

當然,這個習慣並不是叫你去諂諛逢迎,也不是叫你故意漠視別人的缺點;但至少可以保証使你在判斷一個人的價值時,不至於因為他某方面的瑕疵,而埋沒了他其他方面優點。

有些人常常喜歡說:「某某人真是個一無用處的廢料。」這話的真實性大有問題。我從來不曾見過一個真是「一無用處的廢料」;我卻認識一些人專門愛「雞蛋裡頭挑骨頭」,從別人身上找出最不堪的罪名來。究竟天下有多少廢料?這問題的答案,主要的,似乎繫於我們對人的看法。

那些喜歡挑剔的人,往往想藉貶抑他人來提高自己。他在人前背後,把別人說得一文不值,顯得他自己是如何的了不起。當然,你不曾那樣做,你比他成熟得多。你從來不讓「不以為然」的情緒,在言談舉止之中流露出來。但是,僅僅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。

別人往往比你所想像的要敏感得多,他未必能洞徹你肺腑,可是,你有些不曾說出來的話,仍然可以使他感覺得出來。你對他有所不滿,雖然隱藏在心裡,同樣會引起種種的不和,尤其是對某些你特別不喜歡或者有所嫉視的人,情緒的流露往往是連你自己都控制不住。

一個專看別人長處的人,能夠把他對人的忌妒和不滿轉化為讚許與欽敬。他時時在尋覓別人不尋常的好處做為讚美的對象。凡事有所成就,他樂於歸功別人,藉此以建立別人的自信與自尊,傳揚別人的好處,所想「到處逢人說項斯」,實在是使人與人之間增加親和力與向上心的有意義的舉動。「觀人於微」是有科學根據的,「觀人於優」則不僅在科學上講得通,而且從倫理學上講,也是有道理的。

每一個人當他意識到他的嘉言善行,正受人注意的時候,就不期然地會使他的整個思想與行為,都能與他原有的優點配合起來,如此則無論對個人,對社會,都有其積極的意義。

三、 勿傷人自尊

當你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講話的時候;你必須注意到有那些話會引起人的不滿,而在事前多加小心,免得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;這是促進與人合作的第三條規則。

人與人之間不能合作,往往是由於一方傷害了另一方的榮譽感和自尊心。因此,對於某些辯之無益的論點。譬如宗教的信仰、種族、職業乃至地方的偏見,以及個人的嗜好等,最好不要去正面辯駁,而用旁敲側擊的方式,去提醒對方。這種間接的方法,並不比正面辯論困難,卻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與無謂的辯難。

誰都會因為突如其來的令人不快的舉動,而引起別人的反感。因此,你最好趁早將你對事的意向表明,俾別人有所不滿的時候,還來得及補救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絕大多數的煩惱,乃為了滿足自我,發洩情緒,而在微不足道的不同觀點上與人爭辯不休;其結果往往是化友成敵。

當你對人面斥其非,疾言厲色,逼得他為了迴護自己的言行和榮譽,他就不得不和你周旋到底。當你堅持要對方當面認錯,而你對他的批評又毫無技巧,尤其是有第三者在場的時候,迫得他明知自己錯了,也不肯接受你的批評。再如當你因偏私的動機,自我炫耀,藉以貶抑他人的時候,更會令你招致不少的敵意。而且,這種不友好的態度,並不一定要你出諸言詞,有時祇要你皺皺眉,聳聳肩,冷笑一聲,就很夠人受了。

以上所說的這些情況,可以使你感受到暫時的滿足,決不會為你贏得知心的朋友和推誠的合作。

當然,別人也可能有上述的行為引起你的反感。如果所爭之點無關宏旨,你最好根本不去踩他。如果問題值得一辯,那麼,你儘可表示不同的意見,不必遲疑;同時,提醒自己,不要以為別人堅持他的成見便是有意傷害你。我們是生活在自由社會裏,不同意見的衝突與競爭,正足以促進各方面的進步。重要的是,果率,很合乎科學的。與人意見有所異同之時,不可出之於唇鎗舌劍,尖酸刻毒的方式。最有效的方法是,當你與人發生爭辯時,先假定你自己的論點可能是草率了一點。如此,你可以虛心地請對方和你一同來檢討事實,看看你自己究竟是錯在什麼地方,這樣就不致傷害到任何一方。也許你真有見不到之處,也許在這樣坦白誠懇的檢討過程中,對方會承認他的論點站不住腳。這樣的辯論,不僅化除歧見,而且,往往還可以增進友誼。

四、 要時時助人

第四條規則是:與人相交時,要儘可能地幫助他人,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,決不是一件安慰自己的虛話,你能幫助別人,別人對你的好感自然會增進;尤其當他們需要你的那種幫助,而是他們從別處所無法得到的時候。

你能「給予」別人什麼?至少你可以在與他交往時候,使他愉快而受益──這幾乎是每個人都需要的。一個平凡的人,平均要六個禮拜才能接受到一次讚美和感恩的表示;所以對人表示讚美和感謝,往往可以立即激發他心中求全與向上的美德。同時,能夠真正助人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是少而又少;你一旦主動的助人,一定可以得到相類似的報價與反應。

請記住,切不可妨礙任何人;你最好常常注意每個人的才能,是否都得以最大的發揮。你要儘可能地說出帶有建設性、鼓勵性的話。不要用教訓式的訓誡口吻,而應該用建議的方式去提意見。在與人合作的時候,你要主動地多担承一點責任,譬如兩個人從一條路的兩端迎面而行,你不要止於中途,而應該多向前走幾步。不要顯示你是聽人命令而工作,「當一日和尚撞一日鐘」的態度是不對的。你是「為了」每一個與你打交道的人的好處而工作。

你樂於幫助別人,別人也會樂於幫助你。而很多人自願地幫助你,關心你,正是你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。

五、 要為人設想

增進與人合作整第五條規則是:設法消除人我之間的利益衝突,或至少要把那些衝突中立化,不致成為合作的障礙。

我們常常看到兩個原該合作無間的人,卻如冰炭之不相容。道理就在於雙方都是見木不見林,未從大體著想。

所以,你要主動地「爬過牆」,去看看別人那方面的利益何在,困難何在,或者你請他來看看你這方面的問題。你要在企圖影響他人之前就這樣做,並且養成一種「為人著想」的習慣,做為你處人處世的準則。使你自己的利益與你合作者的利益相一致;擴而大之,更要使小我的利益與大我──譬如社會、國家、世界──的利益相一致。

真正的合作需要你開誠心,佈公道,無所隱瞞。你與人合作時動機與方法,都要能夠公開而坦誠地與人討論,如果存心如此,你才能夠做到「事無不可對人言」的境界。

六、 簡潔而明確

第六條規則涉及合作的技術性問題;但往往影響到合作的成果。

當你下達命令或者傳達消息或意見的時候,必須極端審慎,使你的話,傳遞的意見正確無訛,避免任何誤解,人的舌頭,如果運用得宜,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工具。你的話要說得清楚明確,使人能瞭解無誤。最好是你把任何可能發生誤解的地方都解釋得明明白白,不要存著「這個難道他會不明白嗎」的心理。有些人不能得到別人的合作,因為他把別人的智慧估計得太低或太高。所以你若能夠把你之所知,傾心相告,就不至於在事後抱怨對方瞭解力太差了。

七、 使人積極參加

最理想的合作,並不是你命令他強迫他去執行你的意思,而是他為了他自己的理由去做你需要他做的事。所以,你就得設身處地為他著想;想想看他為什麼會反對,再想想看他在什麼情況下會樂意接受你的意見。

這樣設想之後,你就可以擬定一些方案,克服他的反對,使你的計劃更能符合他利益。如果你能事先多加思索,這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;我們大家的缺點,都是不肯為別人著想。能常常為別人設身處地去考慮問題,是人與人之間彼此合作一個重要的橋樑。說一些別人正想要說的,有興趣的話,最容易得到他行動上的支持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◎ 樂天派 ◎ 羊奶~ 的頭像
    ◎ 樂天派 ◎ 羊奶~

    微笑牧場 。◕‿◕。

    ◎ 樂天派 ◎ 羊奶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